近年来,伴随全球数字经济的崛起,中国游戏产业正迅速崭露头角,成为全球文化产业与市场的重要参与者。凭借创新的技术与深厚的文化积淀九牛网,中国游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,并通过网络、娱乐与艺术的融合,在全球收获了大批拥趸,就比如《黑神话:悟空》,一经发售,就凭借其精湛的制作、独特的文化内涵,吸引了国内外玩家的广泛关注。
而在前段时间的展会上,《黑神话》的制作公司游戏科学发布了新作《黑神话:钟馗》的游戏预告片,迅速点燃了国内外粉丝的热情。海外论坛上铺天盖地的“钟馗是谁”,以及相关故事的考据视频,成了海外玩家主动、深度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奇景。这一现象,正说明中国文化正在通过游戏这种“接地气”的载体,以更为细腻、更多元的方式走向世界。从悟空到钟馗,当作品主角的海外知名度不再是出海时的第一优先,一条清晰且更加自信的文化出海路径也随之铺展开来。
对于《黑神话:悟空》,多数海外玩家的直接反馈,指向了最为直观的层面:画面精美、玩法新鲜、音乐震撼,这与国际影视作品的传播规律如出一辙。毕竟,娱乐体验始终是打开市场的第一把钥匙。从文化产业的角度来看,游戏具有明显的双重属性。一款制作精良的游戏,既是全球共享的现代娱乐形式,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传播渠道。作为一种兼具娱乐性和互动性的综合文化载体,一款好的游戏能为受众搭建起从体验到了解再到理解的阶梯,让玩家在沉浸式娱乐过程中,自然而然地进入文化语境,在交互体验中感悟价值内涵,进而走向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同。因此,想要通过游戏让海外玩家真正理解并接纳中国文化,制作者必须遵循循序渐进、层层递进的传播逻辑,认清其娱乐产品的本质属性,将“好玩”作为第一优先级。认清这点,对于推动中国游戏产业实现可持续的文化出海具有重要意义。
值得关注的是,随着讨论的持续升温九牛网,越来越多的外国玩家开始主动查找钟馗的文化渊源,探寻这位中国传统神话中的“捉邪大神”。这种从“好玩”到“探究”的主动探索现象,正说明了优质作品与深厚文化之间具备形成良性互动的可能。当作品凭借卓越的艺术水准赢得受众信任,其背后的文化精神便会自然浮现,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。
要做好文化出海,关键不是“讲多少”,而是“怎么让人愿意听”。无论是游戏还是小说、影视剧,其叙事让受众接受的关键并不在于简单的文化符号堆砌,强行让受众体验所谓的“异域风情”,而是通过宏大的世界观建构、细致的人物塑造与层层递进的叙事展开,将传统文化“润物细无声”地融入进去。随着剧情的发展或任务的推进,受众将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角色所承载的文化精神,比如惩恶扬善、扶正祛邪。这种借助游戏机制或叙事逻辑,将有差异却合理的感觉自然呈现,更有助于让受众形成深刻理解。
《黑神话:悟空》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现象级的成就,很大程度上也借力了全球范围内对《西游记》这一经典名著的广泛认知,在发售前就吸引了足够高的期待。而选择钟馗作为新作的主角,既是勇气也是挑战。一方面,即便对于不少中国民众而言,钟馗也是“只知其名”的神话人物,对于外国受众将更加陌生,失去角色知名度对游戏宣发的天然助力。另一方面,钟馗这张“白纸”给制作者留下了更多的改编、演绎空间,能够向海外玩家传递更为本土化的文化意涵。如果说以“悟空”的符号为中国游戏打开国际市场,是以共知为桥梁的经典品牌路径;那么以“钟馗”为代表的一批中国文化符号出海,目的则是在陌生中制造新奇、在差异中激发兴趣,是以独特为突破的个性品牌路径。前者降低了文化传播的进入门槛,后者则拓展了文化传播的深度与广度。
如今,中国游戏产业正走出依赖经典符号的“舒适圈”,开始敢于以更自信的姿态,把本土文化中鲜为海外所知的资源推向世界舞台。这正是文化自信在游戏产业中的具体体现,也是中国文化全球化传播更加深入的重要标志。这一过程的难点,在于找到文化与娱乐间恰到好处的平衡。文化是根与魂,承载着价值与精神;娱乐是形与器,决定着传播与接受。二者唯有相辅相成,方能在全球市场上既叫好又叫座,既赢得眼球,也赢得人心。
今天的中国游戏乃至中国文化产业,正从单点突破的偶然成功,迈向系统布局的战略自信。从依托世界熟知的文化符号,到勇敢力推独具特色的本土意象,随着越来越多中国原创作品走向世界,中国文化产业展现出的日益坚定的文化自信与创新活力,必将在全球文化版图上留下更为深刻而独特的中国印记。
(谢辛九牛网,作者是北京电影学院影像传媒学院副教授)
翔云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